2021-07-14 21:20
历时三年,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设立、北京经开区企业北京毅新博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毅新博创)与北京协和医院共同承担的首都健康保障培育研究专项——飞行时间质谱的示范推广研究近日顺利答辩验收,完成了多项疾病检测技术应用示范的推广,实现了飞行时间质谱多项应用领域检测技术的产品化。标志着国产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而这只是毅新博创立足北京经开区持续研发布局临床质谱领域其中一个成果。
临床质谱领域专利量远超他国
在很多人眼里,飞行时间质谱是个新鲜的名词。据介绍,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是检验科学的新兴技术,原理是离子源产生的离子经加速后进入无场漂移管,再以恒定的速度飞向离子接收器,通过测量各种离子到达飞行管的时间,得到离子的质荷比。这一技术具有可检测分子量范围大、扫描速度快、仪器结构简单等优点。可测定蛋白、基因、糖基等的变化,从而发现肿瘤、缺陷基因等突变,其在优生优育、精准医学、分子遗传育种等领域有着极广泛的应用。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而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毅新博创创始人马庆伟是临床质谱领域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呼吁者、践行者,就在日美两国科学家联合发明的“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年后,马庆伟在国内成立首家专注于临床飞行时间质谱系统研发、生产的企业,开始了对临床质谱技术的科学研究。为了赶超国外质谱仪巨头,团队将目光聚焦到如何满足我国日益多样化和个体化的临床需求上。
自2003年进入质谱行业以来,毅新博创在长久的公司发展规划中,将产品/技术开发、生产、市场开拓工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充分结合,全面落实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了公司关于专利、商标(品牌)的长效保护机制,极大推动了支撑战略的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2020年,毅新博创入选北京市支持产权示范单位,并荣获北京市经开区专利特别贡献奖。
作为国内首家专注于临床飞行时间质谱系统研发、生产的企业,毅新博创已累计申请专利200余项,已获授权60余项。2019年10月,《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第40卷18期刊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临床检测微生物的专利及行业发展分析”,文章指出,在临床质谱领域,毅新博创的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内申请人,这表明该公司在质谱研究领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毅新博创积极参与发表多项行业标准及专家共识,Clin-ToF飞行时间质谱系统、Clin-ICP-QMS人体微量元素分析仪已在全国超过80家单位投入使用,受到用户的广泛好评。
毅新质谱又获发明专利11件
从头起步登上质谱研究领域领先地位的过程,也是推进飞行时间质谱系统技术应用的过程。2006年,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马庆伟博士发表了一篇题为《MALDI-TOFMS引领分子诊断新时代》的论文,引领临床质谱产业的发展。2014年6月,公司自主生产研发的Clin-TOF飞行时间质谱系统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医疗器械认证。作为国内最先取得CFDA注册证书的临床飞行时间质谱企业,毅新博创在全球首创并实现了单机多组学检测,一台机器可满足微生物鉴定及核酸检测等领域的临床应用,技术已经完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9年初,公司自主研发的Clin-ICP-QMS-I也通过了CFDA医疗器械认证。截至目前,软银赛富、北京崇德弘信、汉富资本等著名投资公司已对毅新博创累计投资过亿元。
“要将毅新博创打造成国际一流质谱公司,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成大事,就要立足国际,有全球视野。”马庆伟坦言,毅新博创就是要持续研发布局,坐稳行业领域领先地位。在北京经开区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创新生态环境中,加大飞行时间质谱仪在全国范围乃至全球范围推广和市场销售渠道的拓展,满足市场需求,让中国的质谱仪造福全球更多的人。
正如毅新博创计划的那样,今年上半年,毅新博创新又获得发明专利11件,涉及范围包括仪器、试剂盒、芯片、蛋白图谱库等多个方面,持续保持质谱研究领域领先地位。在持续研发布局的过程中,毅新博创正加快推进临床飞行时间质谱系统应用。
以本次通过验收的首都健康保障培育研究专项——飞行时间质谱的示范推广研究为例,项目首次将MALDI-TOF MS在临床微生物领域应用规范化,并进行了疑难病例收集、鉴定及数据库的进一步建设。完成了多项疾病检测技术包括非小细胞肺癌疗效预测多组学血液生物标志物、微生物鉴定的血培养报阳后样本快速鉴定、口腔微生态、B族链球菌检测应用示范的推广,成熟了飞行时间质谱多项应用领域检测技术的产品化。通过答辩讨论,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课题的参与项目组已经完成全部的考核指标,很好地统筹了科研院所与创新性公司的实力,重点任务超额完成,并认为质谱技术具备多方面优势,已经成为了很好的检测与分析手段。
“在全球质谱市场面临激烈竞争的今天,国产质谱必将占据重要位置。”马庆伟对此充满信心,他说,将让创新成为毅新博创前进的不竭动力,在人类健康这个大命题上,作为中国企业将贡献更大的力量。
(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艳军)